close

相信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人們總是期待自己能多學點第二專長增加實力,以應對千變萬化的時代。然而,學習過程往往不盡人意,即使投注相當多的努力,但好像不見成效,看看別人的成功,對照自己的失敗,開始產生懷疑,陷入各種不開心的循環。現在來談談刻意練習一書,該書的出發點在於打破一萬小時原則,天才除了努力的練習外,還有很多技巧與方式,換言之,練習需要的是質與量並重,而這個「質」的討論便是本書的重點。

作者: Anders Ericsson, Robert Pool
出版社:方智  
出版日期:2017/06/01
語言:繁體中文
購買連結:讀冊

 

肌肉可以鍛鍊,你的腦也可以鍛鍊!
書中舉了相當多案例,除了提及一些耳熟能詳的天才,像是莫札特、富蘭克林等,說明他們的能力其實憑藉的是刻意練習的方式,而非與生俱來的天賦。那麼所謂的「一般人」 到底有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成就呢?作者認為是可以的,他以一個英國計程車駕駛的實驗為案例,由於英國繁雜的街道路況,同時作為駕駛須熟記各個公共設施、銀行、景點,並找出最佳路徑,因此取得駕駛的證照是有難度的。該實驗總共分為三組,一是成功考取執照的駕駛,二是中途退出考取執照的駕駛,三則是以一般年紀相仿的人。大腦掌控記憶的部分,主要是海馬迴後緣,一開始三組人的海馬迴後緣大小相近,但是幾年後的訓練下,第一組的海馬迴後緣大小明顯增大。作者憑藉著這個案例,告訴我們大腦有其可塑性,所以不要放棄用腦啊!

發展你的心智表徵
書中還提到另一個重點心智表徵,聽起來很炫的詞彙,簡單的理解是你對該領域事物的認識與掌握。所謂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,作者用看球賽來比喻,外行可能看的就是大家在追逐球的過程,但是資深的內行人卻能夠掌握整個球隊的動線或是策略。當心智表徵對於學習很重要,當越成熟時,越能掌握資訊與狀況,並做出回應。筆者用點生活中的例子,在理財的部分,新手大概能夠掌握一些詞彙,但是心智表徵發展不夠成熟,對於這些概念的運用與反應可能不及老手好,操作上面也可能模模糊糊,而不像老手能做出相對精準的回應。因此,在任何領域當中,技能和心智表徵兩者之間是良性循環與正向的關係。

為什麼這麼努力,還是進步不了
作者指出一萬小時法則,其實並不太正確,一般人學會一個技能不太難,但是難在如何精進,好像到了一個階段技巧上面臨趑趄不前的狀態。問題出在練習的量雖然有了,但是卻沒有達到質的提升。

刻意練習,到底在刻意什麼?
作者的刻意練習,以下摘錄幾個重點:

  1. 培養的技能已經有其他人知道該怎麼做,也已經建立成效頗佳的訓練技巧
  2. 刻意練習需要定義明確目標,跨出舒適圈才能奏效,慢慢地突破
  3. 刻意練習需要包含意見回饋,並根據該回饋調整努力方向
  4. 刻意練習既能產生有效心智表徵,也仰賴心智表徵運作

作者提出在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用,並呼應他提到刻意練習的原則。很重要一點是,作者認為需要有一個能夠幫助你、提供意見回饋的老師。當然,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錢可以找一對一的家教,那麼如果沒有老師呢?建議三個重點,專注投入、意見回饋解決問題。當面對瓶頸時,最佳辦法便是以新的方法調整學習經驗,挑戰自己的大腦或身體。

小結:刻意練習,讓你的學習過程重量也重質
其實筆者認為刻意練習拋出來的觀點並不難理解,方法上也算是很好掌握。那就是訂定階段性目標,深化自己在該領域的心智表徵,從實作當中學習,掌握自己的問題點,慢慢地改善與突破,當然持之以恆是必要的過程,清楚自己的學習動機和信念,讓練習是場重「質」與重「量」的旅程。

arrow
arrow

    布萊德比特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